孩子智力启蒙如何做?

妈咪爱婴网 www.baby611.com 2021年11月25日 10:30:00 

  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,黄金期在三岁前,之后的十多年时间也是关键期。从出生到进入青春期,都可以称作启蒙教育阶段,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极强的可塑性,教育在这一阶段最能表现它的影响力。这种影响力,从前往后,逐渐递减。所以这项工作越是做得早,越是做得好,真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
  启蒙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:智力启蒙,情感启蒙。

  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语言输入。因为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,语言的清晰度和思维清晰度完全呈正相关。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,其实非常简单,不外乎就是多和孩子说话,尽早带着孩子进入阅读和背诵。

  这项工作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去做。弱小的婴儿似乎听不懂语言,有的家长就很少跟孩子说话,这是在误失良机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孩子出生第一个月,就要凡事跟他说说。比如喂奶时说:“宝宝饿了吗,妈妈现在给你喂奶。”喂奶过程中还可以随便唠叨些话,比如“哦,你昨天吃奶时撒尿了,把妈妈衣服都湿了,今天没尿,干干净净的”以此类推,穿衣、睡觉、晒太阳等,都可以成为说话内容。

  婴幼儿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有两种功能,一是刺激大脑发育,二是刺激心理发育。如果早期缺少语言交流,则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和情感发育水平都会出现问题。比如“狼孩”,因为从小没有获得人类语言刺激,智力出现永久的损害,即使回到正常人类社会,也不可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,并且寿命也比较短。人的寿命和智商呈正相关,这已是被研究和社会经验证实的。

  要注意的是,和孩子说话的目的是交流,所以不要过分刻意,以免变成唠叨和噪音。偶尔不想说也可以不说,否则的话,时间长了自己也嫌烦,而孩子是能体会到母亲的情绪的,情绪交流也是启蒙教育的一部分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不要过分使用“吃饭饭”、“睡觉觉”之类叠声词,总用儿语跟孩子说话并无益处,偶尔以儿语表达情趣即可。同时注意口气的平和,避免语气、表情上的夸张,不要动不动就拖长音且高八度地说“是吗?!”、“真棒啊!”。

孩子智力启蒙如何做?

  情感启蒙的第一要诀是多和孩子接触。这很好理解,做起来也非常简单,无非是多抱抱孩子,尽可能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。父母温暖的怀抱是智力发育的东风,是情感发育的沃土,也是机体发育的营养品。

 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因为劳动的需要,经常把孩子背在身后的筐中或用绑带绑在身上,孩子的双腿大部分时间是受束缚的,无法活动,但他们到一岁半左右时,能很自然地像全世界所有的儿童一样学会走路。孤儿院的孩子,他们的双腿从来不受限制,平均学会走路的时间却比正常孩子晚一到两年。缘故妈妈背上的孩子,能和妈妈说话,感觉妈妈的体温。而孤儿院中缺少语言交流和母爱的孩子,不光智力受损,生理发育也变得迟缓。

  中国当下农村“留守儿童”、城市“寄养儿童”现象导致的儿童学习困难、心理障碍问题,其原因和“孤儿院现象”是同一种。

  当然,并不是父母亲自带孩子,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好的启蒙教育。从另一个角度说,教育的本质不是由谁来做,而是怎么做。

  我收到过一位妈妈的来信,她说自己很爱看书,她也知道隔代教养的弊端,有了孩子后,就辞职回家,做全职妈妈。但她并没有意识到母子间早期语言交流对孩子的重要性。从孩子八、九个月时,发现电视上不停变换的画面能吸引孩子,孩子看电视时不哭不闹,坐在婴儿车中很安静。她觉得把孩子放在电视机前真是照看孩子的好办法,既有漂亮画面和标准语言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,又省却了自己体力上的劳累,孩子看电视时,自己还可以安静地看书,真是一举几得。所以孩子只要醒着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,她忙于自己看书以及做家务、给孩子做饭等事,很少跟孩子说话,也很少抱孩子。孩子两岁半以后,才发现情况不妙,能背出天气预报中所有的地名,也能准确背出许多广告词,却不会语言交流,几乎不和人进行目光接触,对一切都很冷漠,只在看电视时专注而兴奋,总体智商明显比同龄孩子低,被诊断为“自闭症”。

  美国电视机大普及时代到来后,紧接着出现“自闭症”大流行,究其原因,电视保姆“功不可没”。电视虽然也“说话”,也有一定的知识内容,且能让孩子安静地坐着,但它跟孩子之间不存在语言互动,孩子只是被动接受,没有任何交流。电视也没有体温,不会向孩子传达任何感情。所以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智力不会太出色,心理也容易出问题。

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几千个家庭进行了研究,他发现,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关系。尤其在3岁前,如果母亲和孩子交流得少,交流内容简单,孩子是在情感和智力活动都比较贫乏的状态中长大,那么孩子的智商就会偏低,行为也容易出现偏差。

  在这里,还建议家长少用婴儿车,缘故它会妨碍语言交流和肢体接触。经常在公园看到父母、爷爷奶奶四个人带着一个孩子,孩子被放在婴儿车中。大人们有说有笑,边走边看风景,孩子则孤独地坐在车里,神情木然。这样的的天伦之乐于孩子来说意义实在寥寥。设想换一种情景,四个大人轮流抱着孩子,走到哪儿给孩子讲一讲。让会走路的孩子下来走一走,摸摸地上的土或砖,捡颗小石子、小树棍,去闻一朵花、拔一根草——同样是逛公园,走同样的路线,孩子感知的东西会完全不一样。婴儿车只是个辅助工具,特别需要的时候用用即可,不要形成习惯,一出门就推婴儿车。即使推出来,也不要总把孩子放车中。

  不要担心抱孩子会把孩子“惯坏了”,拥抱本身不会惯坏孩子,经常得不到父母拥抱的孩子才会“坏了”。有过“皮肤饥饿”经历的孩子,长大后会有深刻的不安全感。如果说有的孩子不抱就哭,原因不在抱得多本身,应该是孩子在其它方面经常性地心理受阻,内心有委屈感或失落感,下意识地用哭来表达情绪。孩子经常哭是个信号,他在告诉你他不舒服,身体或心理方面,哭是一种求助方式。排除生理原因后,父母应该想办法检讨自己和孩子的相处及交流方式,想办法改善,健康幸福的孩子很少哭。

上一篇:孩子的启蒙教育,怎么做才能事半功倍?
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启蒙教育推荐
  • 关注我们